第312章
  
  “香草姐,你快吃吧,趁热。”姜海棠说着,把鸡蛋羹碗挪到面前,打算给小橙子喂。
  “海棠,你吃饭,我给小橙子喂吧。”小何急忙想端过鸡蛋羹。
  姜海棠摆摆手,说道:“不用,这段时间,我照顾小家伙的时候比较少。”
  姜海棠小心地吹凉,一勺一勺地喂给小橙子。
  小家伙吃得津津有味,小嘴巴一动一动的。
  小何想了想,端起烩面开始吃了起来,第一口吃下,她的眼睛顿时亮了:“嗯!真香!海棠姐,这面真好吃!”
  北方的面食确实做得实在,这几天在花城,虽然有面食,但主要还是米饭为主,作为北方人,小何还真有点想念面食了。
  “好吃就多吃点。”姜海棠给小家伙喂了几口之后,看着差不多了,自己也端过一碗面吃起来。
  奔波一路,火车上虽然也能买饭吃,但总是不一样,那味道和国营饭店没法比。
  现在能吃上这样一顿热乎饭,胃里心里都舒坦了不少。
  她一边照顾孩子,一边和小何闲聊着:“等到了金城,厂里宿舍应该都安排好了。那边条件虽然比不上京城,但大家都挺热情,我们会在纺织厂家属院住一段时间,香草姐你没问题吧?”
  小何点头:“嗯,我没问题。左右我就一个人,走到哪里都是家。”
  她现在对姜海棠是既感激又佩服。
  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来到陆家,她哪里能有这样见世面的机会?
  虽然说只是跟着姜海棠,但到底和以前过的日子不一样了。
  正吃着,旁边那桌讨论“技术革新”的人声音大了些,似乎起了点争执。
  姜海棠下意识地听了一耳朵,好像是在争论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可行性。
  她听着其中一方的论点有个明显的技术误区,出于技术人员的本能,她下意识地转过头。
  那边正在争执的人看到姜海棠朝着他们看过来,一个貌似脾气不太好的人立即冲着姜海棠发作起来。
  “你看什么,一个女人,相夫教子就完了,我们讨论的,是你能听明白的?”
  对方的语气十分轻蔑,显然,对于姜海棠这个带着娃出门的女人是完全看不到眼里的。
  第326章 女人未必不如男人
  这个眼神,其实和李兴海初见面时候的眼神是差不多的,姜海棠并不是十分放在心上。
  但那人语气轻蔑且声音不小,引得周围几桌人都看了过来。
  小何到底没有见过这样的局面,当下脸涨红了,她有些无措地低下头,下意识抱紧了小橙子。
  然后,又像想到了什么,又抬起头,一脸担忧地看着姜海棠,并且注意对方几个男人,生怕那几个人因为她们只是女人带着孩子就动手。
  甚至,在这一瞬间,小何都想到了,如果对方要动手,自己一定要拼命的保护姜海棠和小橙子不受伤害。
  姜海棠却并未动怒,她面色平静地放下筷子,目光清亮地看向那个出言不逊的中年男人。
  “这位同志,技术讨论不分男女,伟大领导都说了,妇女能顶半边天,您这样歧视妇女怕是不对吧?”姜海棠的声音柔和中带着坚决。
  对方一听,更加不高兴了,讥笑着对其他几个人说:“哎呀,还是口齿伶俐的,都知道技术讨论不分男女了。”
  “可不,现在女人的地位虽说提高了,但你可别忘了,只要没有受过教育,就算平等了,这些专业的知识,你也是不懂的。”另外一个人显然也是赞成这个开口说话的年轻男人的话的。
  姜海棠微笑着反问:“可是,你们怎么就知道,我没有接受过教育呢?”
  那个一直挤兑姜海棠的年轻男人笑声更大了,指着姜海棠说:“你们听到了没,这个女人说她接受过教育,该不会是听过几节扫盲课,认识几个字吧?”
  虽然这个男人觉得姜海棠一个女人,识字不多,但其他几个人在打量了姜海棠之后,觉得这个女人应该不是只上过扫盲课的。
  毕竟,她的穿着打扮和气质,能看出来出身不错。
  而出身不错的女孩子,接受教育的比较多。
  “我恰好对你们讨论的聚丙烯酰胺材料有些了解,您刚才坚持它在高温碱性环境下稳定性不足,建议降低使用浓度,这个观点是基于三年前的旧数据。”姜海棠不屑与对方口舌之争,因此,直接说到重点。
  对方听到姜海棠忽然提到了聚丙烯酰胺材料,还是有些意外的,他以为,这个女人充其量就是识得几个字,却没想到,对方还知道聚丙烯酰胺材料。
  “你懂这个?”他失声问道。
  “去年华大化工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已经表明,通过分子结构改性,其耐温性和碱稳定性都有了显著提升,相关数据发表在《化工学报》第三期,标题是《改性聚丙烯酰胺在高温碱性条件下的性能研究与应用前景》,作者是李振华副教授的课题组。”
  姜海棠再度开口,这一次,不光是年轻男人惊讶,就连同行的其他人都惊讶了。
  “如果您需要,我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页码和实验数据区间。”
  她语速不快,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,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性。不仅准确说出了期刊名称、期号、文章标题和作者,连研究方向都点得明明白白。
  整个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。
  原本嘈杂的饭店这一角,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。
  那个刚才还一脸倨傲的男人张着嘴,脸上的表情从恼怒变成了错愕,然后是难以置信的尴尬。
  他旁边的几个同伴也愣住了,面面相觑。
  他们显然都没想到,姜海棠能如此专业。
  他们也不是没见识的人,虽然姜海棠只说了几句话,但足够让他们都意识到,这次遇到了高手,说不定还是专家级别的高手。
  但是,化工领域怎么没听过有这样一个年轻的专业的女同志?
  一个年长一些的男人猛地一拍大腿:“哎呀!我想起来了!是有这么一篇!小刘,你还记得不?不记得也不要紧,咱们资料室肯定订了,回去得赶紧找出来看看!”
  那个被称为“小刘”的男人就是刚才大放厥词的年轻男子,这时候他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,梗着脖子还想说什么,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反驳。
  对方连作者和论文标题都说得一清二楚,这绝不是信口开河能编出来的。
  “这位同志,能冒昧问一句,您是从事化工研究工作的?”其中一个戴着眼镜、看起来更沉稳些的男人推了推眼镜,开口问道。
  他迫切地想知道,国内什么时候冒出来这样一个人才,如此年轻,就能懂这些,加以培养,应该会成为个中翘首。
  姜海棠见状,微微颔首,语气依旧客气却带着疏离:“不是,我是从事纺织机械工作的。”
  姜海棠的话,让几个人更加怔愣住了?
  什么情况?这位女同志,是从事纺织机械的?
  那她为什么会懂得聚丙烯酰胺材料?虽然纺织方面也能用到这种材料,但她不是搞纺织的,而是纺织机械啊!
  几个人的脸色更加精彩纷呈了。
  “这位同志,敢问您尊姓大名?”还是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开口问。
  不知道是不是错觉,他觉得,眼前这个年轻的女同志,他好像见过,只是一时之间,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了。
  “您客气了,我叫姜海棠。”
  戴眼镜的男人听了之后,立即笑着说道:“原来是您啊,小刘,咱们今天可是遇到专家了,这位姜海棠同志,是最年轻的科技创新奖获得者,虽然获奖的项目是纺织机械,但我听说,这位姜海棠同志是全能型选手。”
  对自己同行的几个人说完之后,戴眼镜的男人立即自我介绍:“我叫罗明成,那天的颁奖仪式我也在现场,很荣幸能在这里见到您。”
  姜海棠浅淡的笑着说道:“您太客气了,我也是偶尔路过,这就要走了。”
  反正只是萍水相逢的人,如果不是因为对方说错了,还怼她,她大概率是不会惹这种事的。
  “学术探讨,信息更新很重要,很明显,您掌握的比我们多,以后,我们会更加端正态度。”罗明成倒是十分客气的开口,并没有因为姜海棠是女人,且是纺织机械专业的,就对姜海棠有丝毫的轻慢,反而态度越发的恭敬起来。
  但小刘显然想法还是有些不一样的,他们觉得就算姜海棠在纺织机械方面能有前景,但对于化工来说,应该也就是听说过而已吧?
  不过碍于听到姜海棠是“科技创新奖”获得者,态度上不敢像之前那样放肆,眼神里的轻视到底收敛了不少。
  但他心里多少是不服气的,低声嘟囔了一句:“纺织机械的……怎么会懂这么多化工……”
  这时候,另一个一直没怎么说话,看起来更书卷气的中年男人却若有所思地开口:“隔行如隔山,但技术走到精深处,往往是相通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