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千金回山村后(美食) 第176节
再是不知道躲在哪家房梁上还活着的几只鸡鸭鹅,阿姝竟也一并逮了来。
“阿姝,这些恐怕……”
林姝对上周野的眼神,贼兮兮地解释道:“我抓回去交给里正,他若能判得清楚哪家是哪家的,那便归还各家,若是辨别不出,这几只家禽便充公,到时候家家户户分一口肉汤喝也不错。”
周野点点头,看着精神抖擞四处搜罗东西的林姝,目光落在她身上,久久无法挪开。
迟疑片刻,他还是问了句:“阿姝,你从前是不是也饿过肚子?”
林姝眼睛眨也不眨地回道:“对啊,这不是京城贵妇贵女们有段时间流行骨感美么,我就跟风节食,饿肚子的滋味儿也算是狠狠体验了一把。”
周野听到这明显是打过腹稿后才给出来的回答,默了默,没有再追问。
兴许阿姝自个儿都没有察觉到,她对囤积东西,尤其是吃食有一种超出常人的执念。
就像是家里,哪怕山上随时可以采到新鲜的菌子以及各类野菜,但阿姝总是能摘多少摘多少,吃不完的便统统晒干了做成干货。他也是这次发大水收拾家里存粮食才惊觉,阿姝不知不觉中竟在家里囤了如此多的干货和吃食。
竹荪、青头菌等晒干的菌子,光是这些便有一大箩筐,另还有马齿苋菜干大半麻袋、芋荷梗干几大捆,连壳一起晒干的薜荔果一大篮子,以及艾蒿干叶、黄荆干叶、香柏干枝、辣蓼草干花干叶、鸭脚艾干叶等等。
再有便是那晒干的小河虾两小罐,刺梨膏一大陶罐,鸡枞酱若干竹罐,更别提阿姝炮制的那些花茶草茶,还有干花椒、干紫苏叶这些香料了。
别的不说,只说菌子、野菜干和芋荷梗这些,哪怕家中没有米粮,这些也够一家子吃上许久了。
若非节气不合适,周野毫不怀疑阿姝还会做许多咸鱼、腊肉腊肠,熏鸡熏鸭等经放的吃食囤着。
阿姝对粮食,确切地说是一切能入口的吃食,有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囤积欲。
但周野却好像能理解。
阿姝她,在他不知道的地方,很可能狠狠地饿过肚子。
“阿姝。”周野突然喊了她一声,表情郑重地道:“有我在,我不会叫你饿肚子的。”
他不是第一次说这话了,但他总觉得阿姝没有当真。
果然,林姝冲他微挑了下眉,“阿野,你能不饿肚子还全是靠我,我可不想你为了我不饿肚子就饿你自己。我俩食量如今都大,咱们还是一起努力,我靠你吃肉,你靠我吃素,不说像从前那般吃八分饱,六七饱还是没问题的。”
周野无奈。他的确存了哪怕自己饿肚子也不叫阿姝饿肚子的想法。
但阿姝可能不知,他若使出全力,便绝不会跑空。
他能日日都从山里猎到野物,只是有些野兽的肉可能没有那么好吃,且许多人也不敢吃。
可阿姝敢,他莫名地笃定。
第204章 地木耳
竹筏不大,魁梧的周野又是一个抵俩,等到林姝搜罗的各种杂物越来越多,这竹筏被塞得满满当当。
林姝看着自己搜罗的这一堆东西,嘴角上弯,还算满意。
最后返程时,再去一趟自家院坝。
因着家里茅草屋落成时间不久,尤其那屋顶还是不久前重新换的,与别家的茅草屋相比,家里的茅草屋竟只塌了一角,若是不怕脏水湿了裤腿,从竹筏下去后换成蹚水进屋,完全可以进出自由。
不过林姝没有进屋,竹筏停靠在灶台边,她让高头大马的周野往灶台里掏了掏。
当时带不走的陶碗陶盘陶罐这些都藏到了灶膛里,又用茅草塞满间隙来防撞,也不晓得有没有损坏。
周野一手扶着灶台边沿,一手往灶膛里掏,片刻后回头同林姝道:“只有一两个碗盘碎了,其他完好无损。”
林姝听完一喜,“已经很好了,咱只带五个陶碗三个陶盘,外加一个用来盛汤的大斗碗,剩下的不带。”
用竹筒吃饭还是没有碗盘方便,但这东西也不用拿多了,够自家用就成。若是带得太多,到时候被这家借啊那家借的,一个处理不当便会让彼此之间生了龃龉,倒不如一开始就没有这些事。
“对了,木盆再带一个走,到时候用来凉米粥,木盆我走前同桌子椅子这些大件绑一起了,应该没有被水冲走。”
周野自然是她说什么便做什么。等两人带着这堆杂物回去,旁的不说,那几只家禽却叫村民们伸长了脖子看。
张腊梅眼珠子溜溜一转,当即大声嚷嚷,“大侄女,你们两口子这是当了贼,把别家的畜生霸占成自个儿的了?周野手里那只鸭子一瞧就是我家养的那只!”
隔壁草棚里的一汉子嘲笑道:“林老大家的,你说的该不是你家前些日赶鸭走丢的那只罢?你们家那鸭都丢了有些日了,怎么偏偏发大水之后出现了?”
另有一妇人道:“我觉得这只大白鹅像是我家养的,你看鹅掌上有个黑点,我家的就有个黑点。”
“有黑点?我家的鹅掌上也有黑点!我家走得急,抓鸭鹅的时候叫大鹅跑了一只,我瞧着这只就是我家跑掉的那只!”
又有人道:“周野手里的鸡是我家的,错不了,就是我家的。”
“那鸡明明是我家的,你看那羽毛,我家大公鸡跟这只一模一样……”
才一会儿,便有好几家人因为这几只家禽争执了起来。
林姝和周野径直走到里正面前,将几只家禽交给了里正。
周野解释道:“家家户户的茅草屋都叫大水给淹了,好些还塌了,我和阿姝已认不出哪家是哪家,这鸡是在某户人家倒塌的茅草屋顶上发现的,这鸭和大鹅则游出了院坝外,更是不晓得哪家养的。劳您给断一断,看这些是谁家的便还给谁。”
这话一出,那些以为周野和林姝要将东西霸占
了去的村民都臊红了脸。
原来林姝和周野小两口压根就没打算要这几只家禽啊,人家只是顺道看到了才带回来的。若是这一趟没带回来,等到几日后他们下山去,这鸡鸭鹅的早就不知蹿哪儿去了。
里正这头拿了几只家禽,可这官司却不好断,最后果如林姝预料的那般,这几只家禽都充了公,如此一来,大部分都欢喜,毕竟到时候炖成一锅汤,都能分到那么一碗肉汤喝。
林姝将搜罗来的一堆杂物规整好,一刻没歇,便又和周野分头行动起来。
周野再去寻些柴,林姝则带着林小蒲和廖墩子去山间挖野菜。
李春苗见状,连忙推了自家儿子一把,叫王银根也跟着去。
被说学人精她也不怕,都这种时候了,她就要跟着最聪明的人走,不光是待在后山的这几日,等日后下山回到村里,她还要跟着林姝学,不然饶是他们家里剩的存粮再多,也坚持不到明年。
没有粮食吃只能吃野菜的日子可不好受!
张巧花也是个聪明的,林招娣就是讨好了阿姝才过得越来越好,她这个亲的三婶哪能比外人差,她不刻意讨好阿姝,但跟着阿姝学准没错。她家玉书去了镇上还不晓得是个啥情况,家里没有小子可以使唤,她便自己上阵,挎着个菜篮子跟着林姝几人一起走。
她这么一动,好些户人家也跟着一起去了。
到最后,林姝身后竟跟了六七个村妇,有称呼婶子的,也有只大个两三岁的嫂子。
她也没有藏私,将这个时节能吃的野菜都同跟来的这些村妇分享了,还说了不少吃法。
林姝最爱的便是这马齿苋,新鲜的可凉拌,晒干后成了菜干吃法更多,可以泡发后做饺子包子馅儿,能跟面粉和一和做成蒸菜,还能和肉一起炖,味道香得很。
芋荷梗也还能再采,只是后山上大部分的芋荷梗都叫她采去晒干囤起来了,旁的村民想采怕是得去三里外的大山里找。
再是那地皮菜,这东西长得像木耳,故而又有地木耳之称,下雨过后湿地上石头上多得很,林姝这一说,村民们可不陌生。
“阿姝,你说的这不就是地卷皮嘛?这玩意儿村里下过雨后田埂土坡林间到处都是,黏糊糊的一坨,这玩意儿还能吃咧?”
林姝解释道:“婶子不觉得这地卷皮长得有些像木耳么?所以它又叫地木耳,能吃是能吃,就是不好清洗,忒费劲儿了,我平时吃得也少。但眼下粮食珍贵,能省则省,咱们便不讲究这些了,能多些吃的就好。”
“是这个理儿!”那妇人忙应道。
地皮菜因着是贴地长,里面混杂着枯叶泥沙这些,极难清理,若处理不干净,即便烹饪出来,那一口下去也是满嘴泥沙。正是因为麻烦,林姝很少去采,毕竟花在清洗地皮菜上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很多别的事了。
眼下她却不挑,指挥着林小蒲和廖墩子,若是看到地木耳便都采了来,尤其是长在石头上的地木耳,这种贴着石头长的地皮菜泥沙要少很多,清洗起来相对容易。
林姝既然主动提了,便连同清洗的法子一并告诉了这些跟来的村妇。
“这地皮菜洗的时候先用清水泡个一刻钟,等里头大部分泥沙洗掉后再用淡盐水或淘米水浸泡个一刻钟,之后撒两把草木灰,用流动的水反复冲洗,或是反复换水漂洗,洗个三到六次便差不多了。清洗的时候可以用这指腹轻柔叶面,但切不可用力过猛导致破损……”
跟来的这几个村妇都是愿意听林姝的,不光跟着林姝采摘野菜,还将她说的全都记下了。
这马齿苋和地木耳都是他们甜水村能过冬的野草,能多几个野菜可吃谁不稀罕?!
林姝不光说了如何清洗,连如何烹制和保存也都说得十分详细。
凉拌地皮菜清爽开胃,地皮菜炒蛋家常经典,地皮菜饺子一口爆汁、满嘴鲜香,地皮菜蛋汤清淡养胃,地皮菜炒腊肉滋味儿一绝,还有那地皮菜馅饼外酥里嫩!
除此之外,地皮菜炖豆腐汤,地皮菜炖粉条等等,也都各有滋味儿。
这东西还没吃上呢,林姝这么一描述,村妇们一个个的都开始咽口水了。
没想到这随处可见的地皮卷还能做出这么多好吃的!
“……这东西多,只要婶子们不嫌清洗麻烦,可以有多少采多少,洗净后晒干,密封后放到阴凉处囤着,囤个一两年不成问题,吃之前拿水泡发就行。”
村妇们哪里会嫌麻烦,一个个听了这话都喜滋滋的。
等到大家都满载而归,那些没跟去的村民看到她们带回来的不过是一些马齿苋、地皮卷和草菌子,心里松了口气。
还当林姝带着一群人挖什么好东西去了,就这个?
林姝没管村民们私下里的嘀咕。
山上能吃的野菜确实多,可为何没几个村民喜欢挖野菜吃?主要还是因为不会烹饪,加之大部分野菜都有□□味,口感的确是没法家家户户都种有的青菜相提并论。但其实很多野菜的营养极其丰富,若是口感再提上去,完全能算得上是山珍。
林小蒲和廖墩子一起帮着清洗采来的地皮菜,淘米水家里做了米粥后就有,草木灰直接从灶膛里抓两把,林大山又去打了两桶山泉水来,用水也管够。
两人将采来的这些地皮菜全都洗得干干净净。
林姝取了一斗碗洗净的地皮菜,剩下的全都晒了出去,囤着以后吃。
“阿姐,晚食做啥好吃的?”林小蒲忍不住问,她记得可清楚着呢,阿姐给几位婶子和嫂子讲了好多地皮菜的吃法,她当时听得馋极了。
林姝嘴角微勾了下,“家里的鸡蛋还有不少,拿两个出来给你们做地皮菜馅饼。”
她更想做的其实是地皮菜盒子,类似韭菜盒子的做法,但那太费油,今日好不容易换来的这几勺油可不经她这么用,便做馅饼罢。
先用半烫面法和面,一半面粉用滚水搅拌,一半用凉水搅拌,再混合揉成光滑软面团,如此揉出来的面皮柔软筋道,不易破皮也不会发硬。
面和好后醒发个一刻钟到两刻钟。
调馅儿的话便简单一些,地皮菜切丁,拌入鸡蛋碎,放入油盐即可。
包制和烙制也往简洁了来,面团分剂擀薄,包馅留边封紧,包成容易封边的月牙形。
何桂香那头忙完了过来帮着一起包,一大斗碗的馅料,皮包得薄些,一共包了十个。
锅里的米粥熬好后倒腾到干净的木盆里凉着,锅里冲洗后烧干锅壁,用小刷子浅浅地刷一层薄油。地皮菜馅饼下锅,维持中小火煎至两面都有金黄之色。末了,再盖上锅盖焖上一小会儿保软。如此做出来的地皮菜馅饼外皮酥脆,内陷鲜香!
第一个出锅的地皮菜馅饼已经到了林小蒲手里,她呼呼吹了几口气,一嘴咬下去,吃得眼眸发亮,“唔唔,好吃好吃!”
第205章 消息
一旁王银根看得直咽口水。
“阿姝,这些恐怕……”
林姝对上周野的眼神,贼兮兮地解释道:“我抓回去交给里正,他若能判得清楚哪家是哪家的,那便归还各家,若是辨别不出,这几只家禽便充公,到时候家家户户分一口肉汤喝也不错。”
周野点点头,看着精神抖擞四处搜罗东西的林姝,目光落在她身上,久久无法挪开。
迟疑片刻,他还是问了句:“阿姝,你从前是不是也饿过肚子?”
林姝眼睛眨也不眨地回道:“对啊,这不是京城贵妇贵女们有段时间流行骨感美么,我就跟风节食,饿肚子的滋味儿也算是狠狠体验了一把。”
周野听到这明显是打过腹稿后才给出来的回答,默了默,没有再追问。
兴许阿姝自个儿都没有察觉到,她对囤积东西,尤其是吃食有一种超出常人的执念。
就像是家里,哪怕山上随时可以采到新鲜的菌子以及各类野菜,但阿姝总是能摘多少摘多少,吃不完的便统统晒干了做成干货。他也是这次发大水收拾家里存粮食才惊觉,阿姝不知不觉中竟在家里囤了如此多的干货和吃食。
竹荪、青头菌等晒干的菌子,光是这些便有一大箩筐,另还有马齿苋菜干大半麻袋、芋荷梗干几大捆,连壳一起晒干的薜荔果一大篮子,以及艾蒿干叶、黄荆干叶、香柏干枝、辣蓼草干花干叶、鸭脚艾干叶等等。
再有便是那晒干的小河虾两小罐,刺梨膏一大陶罐,鸡枞酱若干竹罐,更别提阿姝炮制的那些花茶草茶,还有干花椒、干紫苏叶这些香料了。
别的不说,只说菌子、野菜干和芋荷梗这些,哪怕家中没有米粮,这些也够一家子吃上许久了。
若非节气不合适,周野毫不怀疑阿姝还会做许多咸鱼、腊肉腊肠,熏鸡熏鸭等经放的吃食囤着。
阿姝对粮食,确切地说是一切能入口的吃食,有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囤积欲。
但周野却好像能理解。
阿姝她,在他不知道的地方,很可能狠狠地饿过肚子。
“阿姝。”周野突然喊了她一声,表情郑重地道:“有我在,我不会叫你饿肚子的。”
他不是第一次说这话了,但他总觉得阿姝没有当真。
果然,林姝冲他微挑了下眉,“阿野,你能不饿肚子还全是靠我,我可不想你为了我不饿肚子就饿你自己。我俩食量如今都大,咱们还是一起努力,我靠你吃肉,你靠我吃素,不说像从前那般吃八分饱,六七饱还是没问题的。”
周野无奈。他的确存了哪怕自己饿肚子也不叫阿姝饿肚子的想法。
但阿姝可能不知,他若使出全力,便绝不会跑空。
他能日日都从山里猎到野物,只是有些野兽的肉可能没有那么好吃,且许多人也不敢吃。
可阿姝敢,他莫名地笃定。
第204章 地木耳
竹筏不大,魁梧的周野又是一个抵俩,等到林姝搜罗的各种杂物越来越多,这竹筏被塞得满满当当。
林姝看着自己搜罗的这一堆东西,嘴角上弯,还算满意。
最后返程时,再去一趟自家院坝。
因着家里茅草屋落成时间不久,尤其那屋顶还是不久前重新换的,与别家的茅草屋相比,家里的茅草屋竟只塌了一角,若是不怕脏水湿了裤腿,从竹筏下去后换成蹚水进屋,完全可以进出自由。
不过林姝没有进屋,竹筏停靠在灶台边,她让高头大马的周野往灶台里掏了掏。
当时带不走的陶碗陶盘陶罐这些都藏到了灶膛里,又用茅草塞满间隙来防撞,也不晓得有没有损坏。
周野一手扶着灶台边沿,一手往灶膛里掏,片刻后回头同林姝道:“只有一两个碗盘碎了,其他完好无损。”
林姝听完一喜,“已经很好了,咱只带五个陶碗三个陶盘,外加一个用来盛汤的大斗碗,剩下的不带。”
用竹筒吃饭还是没有碗盘方便,但这东西也不用拿多了,够自家用就成。若是带得太多,到时候被这家借啊那家借的,一个处理不当便会让彼此之间生了龃龉,倒不如一开始就没有这些事。
“对了,木盆再带一个走,到时候用来凉米粥,木盆我走前同桌子椅子这些大件绑一起了,应该没有被水冲走。”
周野自然是她说什么便做什么。等两人带着这堆杂物回去,旁的不说,那几只家禽却叫村民们伸长了脖子看。
张腊梅眼珠子溜溜一转,当即大声嚷嚷,“大侄女,你们两口子这是当了贼,把别家的畜生霸占成自个儿的了?周野手里那只鸭子一瞧就是我家养的那只!”
隔壁草棚里的一汉子嘲笑道:“林老大家的,你说的该不是你家前些日赶鸭走丢的那只罢?你们家那鸭都丢了有些日了,怎么偏偏发大水之后出现了?”
另有一妇人道:“我觉得这只大白鹅像是我家养的,你看鹅掌上有个黑点,我家的就有个黑点。”
“有黑点?我家的鹅掌上也有黑点!我家走得急,抓鸭鹅的时候叫大鹅跑了一只,我瞧着这只就是我家跑掉的那只!”
又有人道:“周野手里的鸡是我家的,错不了,就是我家的。”
“那鸡明明是我家的,你看那羽毛,我家大公鸡跟这只一模一样……”
才一会儿,便有好几家人因为这几只家禽争执了起来。
林姝和周野径直走到里正面前,将几只家禽交给了里正。
周野解释道:“家家户户的茅草屋都叫大水给淹了,好些还塌了,我和阿姝已认不出哪家是哪家,这鸡是在某户人家倒塌的茅草屋顶上发现的,这鸭和大鹅则游出了院坝外,更是不晓得哪家养的。劳您给断一断,看这些是谁家的便还给谁。”
这话一出,那些以为周野和林姝要将东西霸占
了去的村民都臊红了脸。
原来林姝和周野小两口压根就没打算要这几只家禽啊,人家只是顺道看到了才带回来的。若是这一趟没带回来,等到几日后他们下山去,这鸡鸭鹅的早就不知蹿哪儿去了。
里正这头拿了几只家禽,可这官司却不好断,最后果如林姝预料的那般,这几只家禽都充了公,如此一来,大部分都欢喜,毕竟到时候炖成一锅汤,都能分到那么一碗肉汤喝。
林姝将搜罗来的一堆杂物规整好,一刻没歇,便又和周野分头行动起来。
周野再去寻些柴,林姝则带着林小蒲和廖墩子去山间挖野菜。
李春苗见状,连忙推了自家儿子一把,叫王银根也跟着去。
被说学人精她也不怕,都这种时候了,她就要跟着最聪明的人走,不光是待在后山的这几日,等日后下山回到村里,她还要跟着林姝学,不然饶是他们家里剩的存粮再多,也坚持不到明年。
没有粮食吃只能吃野菜的日子可不好受!
张巧花也是个聪明的,林招娣就是讨好了阿姝才过得越来越好,她这个亲的三婶哪能比外人差,她不刻意讨好阿姝,但跟着阿姝学准没错。她家玉书去了镇上还不晓得是个啥情况,家里没有小子可以使唤,她便自己上阵,挎着个菜篮子跟着林姝几人一起走。
她这么一动,好些户人家也跟着一起去了。
到最后,林姝身后竟跟了六七个村妇,有称呼婶子的,也有只大个两三岁的嫂子。
她也没有藏私,将这个时节能吃的野菜都同跟来的这些村妇分享了,还说了不少吃法。
林姝最爱的便是这马齿苋,新鲜的可凉拌,晒干后成了菜干吃法更多,可以泡发后做饺子包子馅儿,能跟面粉和一和做成蒸菜,还能和肉一起炖,味道香得很。
芋荷梗也还能再采,只是后山上大部分的芋荷梗都叫她采去晒干囤起来了,旁的村民想采怕是得去三里外的大山里找。
再是那地皮菜,这东西长得像木耳,故而又有地木耳之称,下雨过后湿地上石头上多得很,林姝这一说,村民们可不陌生。
“阿姝,你说的这不就是地卷皮嘛?这玩意儿村里下过雨后田埂土坡林间到处都是,黏糊糊的一坨,这玩意儿还能吃咧?”
林姝解释道:“婶子不觉得这地卷皮长得有些像木耳么?所以它又叫地木耳,能吃是能吃,就是不好清洗,忒费劲儿了,我平时吃得也少。但眼下粮食珍贵,能省则省,咱们便不讲究这些了,能多些吃的就好。”
“是这个理儿!”那妇人忙应道。
地皮菜因着是贴地长,里面混杂着枯叶泥沙这些,极难清理,若处理不干净,即便烹饪出来,那一口下去也是满嘴泥沙。正是因为麻烦,林姝很少去采,毕竟花在清洗地皮菜上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很多别的事了。
眼下她却不挑,指挥着林小蒲和廖墩子,若是看到地木耳便都采了来,尤其是长在石头上的地木耳,这种贴着石头长的地皮菜泥沙要少很多,清洗起来相对容易。
林姝既然主动提了,便连同清洗的法子一并告诉了这些跟来的村妇。
“这地皮菜洗的时候先用清水泡个一刻钟,等里头大部分泥沙洗掉后再用淡盐水或淘米水浸泡个一刻钟,之后撒两把草木灰,用流动的水反复冲洗,或是反复换水漂洗,洗个三到六次便差不多了。清洗的时候可以用这指腹轻柔叶面,但切不可用力过猛导致破损……”
跟来的这几个村妇都是愿意听林姝的,不光跟着林姝采摘野菜,还将她说的全都记下了。
这马齿苋和地木耳都是他们甜水村能过冬的野草,能多几个野菜可吃谁不稀罕?!
林姝不光说了如何清洗,连如何烹制和保存也都说得十分详细。
凉拌地皮菜清爽开胃,地皮菜炒蛋家常经典,地皮菜饺子一口爆汁、满嘴鲜香,地皮菜蛋汤清淡养胃,地皮菜炒腊肉滋味儿一绝,还有那地皮菜馅饼外酥里嫩!
除此之外,地皮菜炖豆腐汤,地皮菜炖粉条等等,也都各有滋味儿。
这东西还没吃上呢,林姝这么一描述,村妇们一个个的都开始咽口水了。
没想到这随处可见的地皮卷还能做出这么多好吃的!
“……这东西多,只要婶子们不嫌清洗麻烦,可以有多少采多少,洗净后晒干,密封后放到阴凉处囤着,囤个一两年不成问题,吃之前拿水泡发就行。”
村妇们哪里会嫌麻烦,一个个听了这话都喜滋滋的。
等到大家都满载而归,那些没跟去的村民看到她们带回来的不过是一些马齿苋、地皮卷和草菌子,心里松了口气。
还当林姝带着一群人挖什么好东西去了,就这个?
林姝没管村民们私下里的嘀咕。
山上能吃的野菜确实多,可为何没几个村民喜欢挖野菜吃?主要还是因为不会烹饪,加之大部分野菜都有□□味,口感的确是没法家家户户都种有的青菜相提并论。但其实很多野菜的营养极其丰富,若是口感再提上去,完全能算得上是山珍。
林小蒲和廖墩子一起帮着清洗采来的地皮菜,淘米水家里做了米粥后就有,草木灰直接从灶膛里抓两把,林大山又去打了两桶山泉水来,用水也管够。
两人将采来的这些地皮菜全都洗得干干净净。
林姝取了一斗碗洗净的地皮菜,剩下的全都晒了出去,囤着以后吃。
“阿姐,晚食做啥好吃的?”林小蒲忍不住问,她记得可清楚着呢,阿姐给几位婶子和嫂子讲了好多地皮菜的吃法,她当时听得馋极了。
林姝嘴角微勾了下,“家里的鸡蛋还有不少,拿两个出来给你们做地皮菜馅饼。”
她更想做的其实是地皮菜盒子,类似韭菜盒子的做法,但那太费油,今日好不容易换来的这几勺油可不经她这么用,便做馅饼罢。
先用半烫面法和面,一半面粉用滚水搅拌,一半用凉水搅拌,再混合揉成光滑软面团,如此揉出来的面皮柔软筋道,不易破皮也不会发硬。
面和好后醒发个一刻钟到两刻钟。
调馅儿的话便简单一些,地皮菜切丁,拌入鸡蛋碎,放入油盐即可。
包制和烙制也往简洁了来,面团分剂擀薄,包馅留边封紧,包成容易封边的月牙形。
何桂香那头忙完了过来帮着一起包,一大斗碗的馅料,皮包得薄些,一共包了十个。
锅里的米粥熬好后倒腾到干净的木盆里凉着,锅里冲洗后烧干锅壁,用小刷子浅浅地刷一层薄油。地皮菜馅饼下锅,维持中小火煎至两面都有金黄之色。末了,再盖上锅盖焖上一小会儿保软。如此做出来的地皮菜馅饼外皮酥脆,内陷鲜香!
第一个出锅的地皮菜馅饼已经到了林小蒲手里,她呼呼吹了几口气,一嘴咬下去,吃得眼眸发亮,“唔唔,好吃好吃!”
第205章 消息
一旁王银根看得直咽口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