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人今日可展颜 第138节
“说是情况好了些,但要彻底恢复还需要一些时日。回建康还得几个月吧。”桓灵叹气,“最快也得到年底了。”
而这还是最好的情况。若没有惊喜,她又要有一个新年不能与家人团聚了。
见荀含芷也着急回去,桓灵很担心,忙问:“可是虞家人又来骚扰?要不我再派些人来守着这里?”
虞夫人让她安心:“那倒没有,王爷警告过虞家,他们没那
个胆子。不过我也想早些回去,到时候在建康给芷娘重新定一门好亲,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护着。”
荀含芷无心这些,语气淡淡:“阿娘,能不能别这么着急?”
她知道她终究要再嫁。荀家人口复杂,祖父仍然健在,上面还有伯父,当家的并不是她的父母。和离的女子,并不是人人都有桓荧那样的底气。
她回去,若住一段日子当然可以。可若从此再也不嫁了,荀家的一些人并不会支持。
可她没想到,母亲现在就开始打算这些事情了。
她如此表现,虞夫人也不着急。头一次婚姻受了罪,再嫁该谨慎。
“也要等回去了再谈,我只是有这个打算。”经过了女儿的婚姻,虞夫人对自己也不自信了,“但是我眼光不大好。到时候让你姨母替你掌掌眼,瞧她给沛娘选了多好的夫婿。外甥女婿待沛娘好,还那般的有出息。满建康的世家子弟,没人比他在仕途上更亮眼。”
这话倒夸了许多人,桓灵也与有荣焉。
她又笑着对桓灵道:“阿灵也帮着看看,最好是能如你们家王爷那样,待人处处周到,又全心爱重妻子的。”
荀含芷笑容浅淡:“阿娘,哪能人人都有阿灵那样的好福气?”
桓灵:“祸福相依,表姐如今是要否极泰来了,以后都是好日子。”
虞夫人道:“正是这个道理,你以后半生,一点儿苦也不会吃了。”她对桓灵道,“我看武将倒比文臣不差什么。你们家王爷和三郎都是体贴人的性子,说话做事也直白不绕弯子。芷娘若是能再嫁个武将也好。”
桓灵突然想到婚后第二日入宫拜见的时候,徐筠对她说“武夫也有武夫的好。”
当时她并不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,现在忽然想起,终于明白了言语中的未尽之意。她的脸唰一下地红了。
虞夫人不明所以:“阿灵怎么了?现下天气转凉,莫不是着凉发热了吧。”
“没有、没有。”桓灵讪讪放下了茶杯,“茶水有些烫。”
见她没事,虞夫人又继续说之前的事:“若是王爷身边有合适的未婚青年才俊,阿灵帮我多加留意。最好是建康人,若是定居建康不会随意迁走的外乡人,那也可以。家世嘛,低一些也无妨,只要人品贵重值得托付就好。”
荀含芷无奈摇头。
桓灵自然也希望荀含芷能重觅良缘,走出虞家的阴影,因此认真应下了:“好,我多帮姨母留意。若能有机会给表姐觅一个如意郎君,我也高兴。”
虞夫人满意点头,几人又说起了旁的事,一起用了午膳,桓灵才告辞回去。
她回去后不久,桓煜也回来了。少年昨夜一直在忙,白天也没能好好休息,桓灵叫厨房给他做了些他喜欢的吃食,亲自送去。
一去才知道,华济也回来了,两人正翻箱倒柜收拾东西。
“你们这是做什么?”
华济:“嫂子,巡夜的事,郡守加派了人手,用不着我们继续去。小山哥就让我们收拾东西回营中了。”
桓煜更直白:“这边新政推行得不错,大姐夫要再往北去巡视北地诸郡。”
这也是梁易此行往北的目的,都督北方诸郡。新政推行不易,钟离郡再往北的地方,可都是他们前几年北伐才收复的,在之前的百余年,那些地方都不归南边管辖。
江临想要做的改变无异于翻天覆地,哪怕是他称帝之前驻扎的钟离郡,都仍有许多阻力,颇费了一番功夫。
更何况是才回到手上的北地诸郡。
桓煜美滋滋对华济道:“这次大姐夫只带我们,不带季年,一定是更信任我们。”
桓灵:“……”
华济比他清醒多了:“有没有可能,季年从军多年经验丰富,比我俩靠谱。所以他要负责带人留守钟离郡?”
少年顿时哑火:“那我比不过季年了。”
华济不惯着他:“你和他切磋也没赢过啊。”
“我们那是平手!平手!”
桓灵笑着摇摇头:“你们什么时候出发?”
“过两日吧。”他有些苦恼,“若是表姐和姨母仍在这里住着,刚好能和你有个照应。可是她们非要搬走。”
“大姐姐,你一个人我不放心。”
天真爱闹的弟弟,故作老成地担心她的安危,桓灵就觉得有些好笑。
“我有很多侍女护卫,可不是一个人,也没什么好担心的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“没什么好可是的。”公事在前,难道她还能让他们都别去。
但她心里确实有些难言的感觉。她是为了梁易来这里的,可梁易又要离开。新收复的北方诸郡范围不小,怎么也得好几个月才能回来。
梁易回来后,她语气闷闷地问:“你还要去北边多久?”
“至少三个月。”
桓灵叹了口气,和她估算得差不多。
“那都快过年了。”若是他不能回来,她不就得一个人在钟离郡过年?那比去年和他在万家村还惨。
“要是年关你们还不回来。我就和表姐她们一起过年。”
梁易坐到她身边,将她手上的书放到一旁:“不用。”
“那我怎么办?我不想一个人过年。”
桓灵长到十八岁,每一个年节都是热热闹闹过的。
梁易握紧了她的手:“阿灵,你和我一起去,好不好?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有话说:锁章放出来了,虽然改动了很多
第124章
“我和你一起去?”桓灵一瞬间有些愕然。她没想到梁易居然提出了这样的提议。是有不少人巡视地方会带着家眷,但梁易做事一向认真谨慎,这事儿就不像他会提出来的。
“只是巡查,不是打仗,可以带家眷。而且,你一个人在钟离郡,我不放心。”
他也不想和桓灵分开那么久。在如今这样甜蜜美满的生活中,原本预料之内的分离已经是他不能忍受的了。
他从前那么努力地用命去拼,在刀光剑影里努力地活下来,这才有了如今的日子。除非以后又要打仗,他是绝对不会再和桓灵分开了。
桓灵虽然已经能够熟练骑马,但她知道自己赶不上急行军的速度,还有些犹豫:“会不会误了你的事?万一要着急赶路什么的,我没你们那么快。”
“不妨事,又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,不会那么赶。”梁易抛出了好处,“你之前不是说,要多在这边走走瞧瞧吗?”
以后回了建康城,她应该不会再来北地了,多看些各地的风土人情,确实比一直窝在钟离郡要有趣得多。
“明明是公务,还非要带着妻子出行。你不怕旁人说你惧内,色令智昏?”桓灵心里已经有七八分想要答应了,还偏偏要逗梁易。
梁易亲她耳侧一口:“我喜欢旁人说我惧内。”
女郎忍住笑推开他:“那我叫人收拾东西。”
“不着急。”梁易还想把她往怀里拉,“明日再收也来得及,我还有事要与你说。”
“什么事?”女郎被拽得顺势坐在了他腿上,食指轻轻戳了戳他的胸膛。
“我想亲你。”梁易脸不红心不跳,慢慢靠了过来。
“这算什么大事?油嘴滑舌。”女郎捧着他的脸,在他唇角轻啄了一下,“不过我喜欢。”
梁易默默地笑,同桓灵说起了个好消息:“上次你说的,四馆或许有所缺失,大哥采纳了建议,各郡要着手筹备医馆和农馆,请先生教习,为各地培养人才。”
当日的女郎,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。没想到,梁易将这事上奏,而且新帝采纳了她的
想法。
“农馆学成的人才可以在县镇做官指导耕种,医馆出身的只能做大夫,便与仕途无缘了。”
梁易笑着安慰:“所以,出身好的不会愿意去,恰好给了平常人一份出路。”
女郎豁然开朗:“也算一件好事。”
“当然算,大哥还要赏你。等初见成效时,便会有封赏。”
“封赏我?”
桓灵已是王妃之尊,地位超然,只是她有些担心:“该不会还是因为你,陛下才要赏我吧。”
“不是。大哥要培养一批女医,公布你的提议,也可以吸引更多有想法的女子,这也是大嫂的意思。他们希望,你来做这个表率。”
桓氏女美名远扬,衣着打扮都常引起竞相模仿,号召力非同一般。
“我明白了。”桓灵点点头,“就像燕大夫那样,不拘泥于内宅。这世间便会少很多在庭院间苦熬的女子,多很多医术精湛的女医。”
她的语气显然激动了起来:“此事若能做好,实在益处颇多,在史书上也是大功一件!”
不知怎么的,桓灵想起来万家村的燕大夫:“其实这样的事,民间一直有,就像燕大夫那样。”
梁易也很乐见其成:“再加上官府的鼓励,情况便会更好了。”
桓灵有一种莫名的直觉。这个新朝,当真是和以往不同了。
江临与司马氏的皇帝不同,他乃是寒门武将出身,大刀阔斧地推行了新法。虽然士族难免让渡利益,但只有不生乱象,这个新朝的每个人才能生活得更好。
若如之前一样,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天堑隔绝一切。而那些不被看见的诸如万家村的百姓一样的人们,更别提有什么好日子过。
在那样尖刻的对立下,谁都不会有好结果。
桓灵仍记得十几年前的那场流民之乱,成群结队的流民攻入了建康,不顾一切地打砸杀人。祖父因此离世,回宣城郡老家探亲的女眷孩童逃过一劫。
但祖母高龄生产后身子本就不大好,被祖父的离世打击得一病不起,很快也离世了。
桓渺才几岁,就没了耶娘。当时的桓府上下,谁不痛恨流民入骨。
后来才知道,那是一群走投无路的人。他们没有了自己的土地,连做佃农都要被士族克扣。忍无可忍之后,他们只能以暴力来发泄自己的愤怒,发泄的对象则是所有的士族。
那样的暴力带来的结果,谁都不好过。
她拉着梁易起身:“你给我磨墨,我要给家里写信告知一声要离开钟离郡的消息。”她边走边道,“明日还得去和表姐她们说一声。”
而这还是最好的情况。若没有惊喜,她又要有一个新年不能与家人团聚了。
见荀含芷也着急回去,桓灵很担心,忙问:“可是虞家人又来骚扰?要不我再派些人来守着这里?”
虞夫人让她安心:“那倒没有,王爷警告过虞家,他们没那
个胆子。不过我也想早些回去,到时候在建康给芷娘重新定一门好亲,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护着。”
荀含芷无心这些,语气淡淡:“阿娘,能不能别这么着急?”
她知道她终究要再嫁。荀家人口复杂,祖父仍然健在,上面还有伯父,当家的并不是她的父母。和离的女子,并不是人人都有桓荧那样的底气。
她回去,若住一段日子当然可以。可若从此再也不嫁了,荀家的一些人并不会支持。
可她没想到,母亲现在就开始打算这些事情了。
她如此表现,虞夫人也不着急。头一次婚姻受了罪,再嫁该谨慎。
“也要等回去了再谈,我只是有这个打算。”经过了女儿的婚姻,虞夫人对自己也不自信了,“但是我眼光不大好。到时候让你姨母替你掌掌眼,瞧她给沛娘选了多好的夫婿。外甥女婿待沛娘好,还那般的有出息。满建康的世家子弟,没人比他在仕途上更亮眼。”
这话倒夸了许多人,桓灵也与有荣焉。
她又笑着对桓灵道:“阿灵也帮着看看,最好是能如你们家王爷那样,待人处处周到,又全心爱重妻子的。”
荀含芷笑容浅淡:“阿娘,哪能人人都有阿灵那样的好福气?”
桓灵:“祸福相依,表姐如今是要否极泰来了,以后都是好日子。”
虞夫人道:“正是这个道理,你以后半生,一点儿苦也不会吃了。”她对桓灵道,“我看武将倒比文臣不差什么。你们家王爷和三郎都是体贴人的性子,说话做事也直白不绕弯子。芷娘若是能再嫁个武将也好。”
桓灵突然想到婚后第二日入宫拜见的时候,徐筠对她说“武夫也有武夫的好。”
当时她并不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,现在忽然想起,终于明白了言语中的未尽之意。她的脸唰一下地红了。
虞夫人不明所以:“阿灵怎么了?现下天气转凉,莫不是着凉发热了吧。”
“没有、没有。”桓灵讪讪放下了茶杯,“茶水有些烫。”
见她没事,虞夫人又继续说之前的事:“若是王爷身边有合适的未婚青年才俊,阿灵帮我多加留意。最好是建康人,若是定居建康不会随意迁走的外乡人,那也可以。家世嘛,低一些也无妨,只要人品贵重值得托付就好。”
荀含芷无奈摇头。
桓灵自然也希望荀含芷能重觅良缘,走出虞家的阴影,因此认真应下了:“好,我多帮姨母留意。若能有机会给表姐觅一个如意郎君,我也高兴。”
虞夫人满意点头,几人又说起了旁的事,一起用了午膳,桓灵才告辞回去。
她回去后不久,桓煜也回来了。少年昨夜一直在忙,白天也没能好好休息,桓灵叫厨房给他做了些他喜欢的吃食,亲自送去。
一去才知道,华济也回来了,两人正翻箱倒柜收拾东西。
“你们这是做什么?”
华济:“嫂子,巡夜的事,郡守加派了人手,用不着我们继续去。小山哥就让我们收拾东西回营中了。”
桓煜更直白:“这边新政推行得不错,大姐夫要再往北去巡视北地诸郡。”
这也是梁易此行往北的目的,都督北方诸郡。新政推行不易,钟离郡再往北的地方,可都是他们前几年北伐才收复的,在之前的百余年,那些地方都不归南边管辖。
江临想要做的改变无异于翻天覆地,哪怕是他称帝之前驻扎的钟离郡,都仍有许多阻力,颇费了一番功夫。
更何况是才回到手上的北地诸郡。
桓煜美滋滋对华济道:“这次大姐夫只带我们,不带季年,一定是更信任我们。”
桓灵:“……”
华济比他清醒多了:“有没有可能,季年从军多年经验丰富,比我俩靠谱。所以他要负责带人留守钟离郡?”
少年顿时哑火:“那我比不过季年了。”
华济不惯着他:“你和他切磋也没赢过啊。”
“我们那是平手!平手!”
桓灵笑着摇摇头:“你们什么时候出发?”
“过两日吧。”他有些苦恼,“若是表姐和姨母仍在这里住着,刚好能和你有个照应。可是她们非要搬走。”
“大姐姐,你一个人我不放心。”
天真爱闹的弟弟,故作老成地担心她的安危,桓灵就觉得有些好笑。
“我有很多侍女护卫,可不是一个人,也没什么好担心的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“没什么好可是的。”公事在前,难道她还能让他们都别去。
但她心里确实有些难言的感觉。她是为了梁易来这里的,可梁易又要离开。新收复的北方诸郡范围不小,怎么也得好几个月才能回来。
梁易回来后,她语气闷闷地问:“你还要去北边多久?”
“至少三个月。”
桓灵叹了口气,和她估算得差不多。
“那都快过年了。”若是他不能回来,她不就得一个人在钟离郡过年?那比去年和他在万家村还惨。
“要是年关你们还不回来。我就和表姐她们一起过年。”
梁易坐到她身边,将她手上的书放到一旁:“不用。”
“那我怎么办?我不想一个人过年。”
桓灵长到十八岁,每一个年节都是热热闹闹过的。
梁易握紧了她的手:“阿灵,你和我一起去,好不好?”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有话说:锁章放出来了,虽然改动了很多
第124章
“我和你一起去?”桓灵一瞬间有些愕然。她没想到梁易居然提出了这样的提议。是有不少人巡视地方会带着家眷,但梁易做事一向认真谨慎,这事儿就不像他会提出来的。
“只是巡查,不是打仗,可以带家眷。而且,你一个人在钟离郡,我不放心。”
他也不想和桓灵分开那么久。在如今这样甜蜜美满的生活中,原本预料之内的分离已经是他不能忍受的了。
他从前那么努力地用命去拼,在刀光剑影里努力地活下来,这才有了如今的日子。除非以后又要打仗,他是绝对不会再和桓灵分开了。
桓灵虽然已经能够熟练骑马,但她知道自己赶不上急行军的速度,还有些犹豫:“会不会误了你的事?万一要着急赶路什么的,我没你们那么快。”
“不妨事,又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,不会那么赶。”梁易抛出了好处,“你之前不是说,要多在这边走走瞧瞧吗?”
以后回了建康城,她应该不会再来北地了,多看些各地的风土人情,确实比一直窝在钟离郡要有趣得多。
“明明是公务,还非要带着妻子出行。你不怕旁人说你惧内,色令智昏?”桓灵心里已经有七八分想要答应了,还偏偏要逗梁易。
梁易亲她耳侧一口:“我喜欢旁人说我惧内。”
女郎忍住笑推开他:“那我叫人收拾东西。”
“不着急。”梁易还想把她往怀里拉,“明日再收也来得及,我还有事要与你说。”
“什么事?”女郎被拽得顺势坐在了他腿上,食指轻轻戳了戳他的胸膛。
“我想亲你。”梁易脸不红心不跳,慢慢靠了过来。
“这算什么大事?油嘴滑舌。”女郎捧着他的脸,在他唇角轻啄了一下,“不过我喜欢。”
梁易默默地笑,同桓灵说起了个好消息:“上次你说的,四馆或许有所缺失,大哥采纳了建议,各郡要着手筹备医馆和农馆,请先生教习,为各地培养人才。”
当日的女郎,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。没想到,梁易将这事上奏,而且新帝采纳了她的
想法。
“农馆学成的人才可以在县镇做官指导耕种,医馆出身的只能做大夫,便与仕途无缘了。”
梁易笑着安慰:“所以,出身好的不会愿意去,恰好给了平常人一份出路。”
女郎豁然开朗:“也算一件好事。”
“当然算,大哥还要赏你。等初见成效时,便会有封赏。”
“封赏我?”
桓灵已是王妃之尊,地位超然,只是她有些担心:“该不会还是因为你,陛下才要赏我吧。”
“不是。大哥要培养一批女医,公布你的提议,也可以吸引更多有想法的女子,这也是大嫂的意思。他们希望,你来做这个表率。”
桓氏女美名远扬,衣着打扮都常引起竞相模仿,号召力非同一般。
“我明白了。”桓灵点点头,“就像燕大夫那样,不拘泥于内宅。这世间便会少很多在庭院间苦熬的女子,多很多医术精湛的女医。”
她的语气显然激动了起来:“此事若能做好,实在益处颇多,在史书上也是大功一件!”
不知怎么的,桓灵想起来万家村的燕大夫:“其实这样的事,民间一直有,就像燕大夫那样。”
梁易也很乐见其成:“再加上官府的鼓励,情况便会更好了。”
桓灵有一种莫名的直觉。这个新朝,当真是和以往不同了。
江临与司马氏的皇帝不同,他乃是寒门武将出身,大刀阔斧地推行了新法。虽然士族难免让渡利益,但只有不生乱象,这个新朝的每个人才能生活得更好。
若如之前一样,士族与寒门之间的天堑隔绝一切。而那些不被看见的诸如万家村的百姓一样的人们,更别提有什么好日子过。
在那样尖刻的对立下,谁都不会有好结果。
桓灵仍记得十几年前的那场流民之乱,成群结队的流民攻入了建康,不顾一切地打砸杀人。祖父因此离世,回宣城郡老家探亲的女眷孩童逃过一劫。
但祖母高龄生产后身子本就不大好,被祖父的离世打击得一病不起,很快也离世了。
桓渺才几岁,就没了耶娘。当时的桓府上下,谁不痛恨流民入骨。
后来才知道,那是一群走投无路的人。他们没有了自己的土地,连做佃农都要被士族克扣。忍无可忍之后,他们只能以暴力来发泄自己的愤怒,发泄的对象则是所有的士族。
那样的暴力带来的结果,谁都不好过。
她拉着梁易起身:“你给我磨墨,我要给家里写信告知一声要离开钟离郡的消息。”她边走边道,“明日还得去和表姐她们说一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