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章
		  “也就那样,”魏顺说,“我凡事靠不了别人只靠自己,不如五爷你生在朱门,有人提携。”
“你——”张启渊听出来了话里的讽刺,一下子显得很不服,笑都不笑了,说,“我是个禁军里的小旗,你是西厂的头头,却说自己不如我,其实是为了贬损我,你这么说话,要小心不留神就把人得罪光了。”
这是个贵气儒雅的官家公子?分明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纨绔!魏顺打算回嘴的,想了想还是忍着了,他跟着张启清他们一起走,离开前,把一个冰冷又有威慑力的眼神丢在了张启渊身上。
走在后边的徐目也冷眼打量张启渊,可倒没那么生气,反而觉得他和魏顺有种奇怪的般配感。
要是魏提督能把奉国公的孙子睡了,这朝堂上不知道会多热闹。
俊,太俊,还带着点儿美,徐目脚底下是走着的,眼睛却粘在人家身上了,看脸觉得好,连乌黑的长头发也觉得好,那高挑健壮的身体更好。
要是个女的多好啊!眼见张启渊揽着两个丫鬟走了,徐目收起了视线,叹气摇头。
第二天到了厂里,魏顺说自己一夜都没睡好,说自己已经把那些春心萌动给丢了,一想起曾经喜欢过那人就反胃。
徐目笑,冲他挤眼睛:“这回承认喜欢他了?”
魏顺纠正:“是‘喜欢过’,现在已经不喜欢了。”
“好吧好吧,”徐目皱了皱眉,说,“其实我特别搞不懂你们这种看别人一眼就爱上的人,你能看得出他是人是鬼?除非你会‘他心通’的法术。”
魏顺问:“你昨儿个不是说懂了?今天又不懂了?”
场面一度尴尬,被轻易戳穿的徐目摸了摸眼皮,说道:“我这不是顺着您说嘛,您喜欢我就附和,您放弃我就挑毛病,让您放弃得心安理得。”
魏顺斥骂:“有多远滚多远吧!徐目你个狗东西!”
--------------------
这章一开始老觉得差点意思,反复修了好几次,删了很多,所以字数没够~好在现在看着舒服了,抱歉大家~
第7章
魏顺每天都忙,西厂里大小事全得他亲自操心,可张启渊不一样,只要不在值上,他绝对不多为做官的事忧心一分,一半的时间拿来写书,衣衫不整的,也不见人,把自己泡在房里;另一半时间拿来玩乐,到府上各房的奶奶、婶子、姨娘、嫂子那里串门儿,把偌大一个府里的人熟了个遍。
别人对李夫人说:“别人要么想做锦衣卫,要么看不上带兵,往死了念书,去做大学士……小老五可倒好,什么都不争,过得比谁都快活。”
“没法子,他长不大。”
聊起了这个,李夫人多少觉得没面儿,后来就逐渐地习惯了,会说:“先在禁军里待着吧,等成了婚,看看有没有别的差使。”
别人说:“要不说小老五就是命好呢,连面都没见过,那青台郡主就愿意跟他。”
“没说愿意跟,”李夫人谦虚,笑了两声,“这不是多亏了万岁爷嘛?要不然这事儿也成不了。”
别人调侃:“嫂子,这下可美死你了,今后和宁王做了亲家,你可要处处压我们一头了。”
李夫人:“哪儿能啊?又不是当上驸马了。”
这边,女人们正聊得乐呢,掩着的房门“砰”地一声开了,看见有外人在,满脸都是恼意的张启渊欲言又止,向婶子嫂子们一一问了安。
“谁惹了我们渊儿爷了?”有个小嫂子在哪儿笑,说,“别着急,跟我们说说,我们给你评理。”
“没有,”张启渊找了个角落里的椅子坐下,说,“不想说,你们也甭听。”
李夫人站了起来,让丫鬟给他弄了杯茶,说:“你去里边儿喝吧,别打搅我们,什么事待会儿再说。”
母亲这人不过分溺爱张启渊,在旁人面前更甚,这下子,他更气了,端着茶坐在那儿,说:“我歇一下,你们聊你们的,我又没妨碍。”
有个婶子大笑,调侃:“哎唷,小老五要娶郡主了,长大了,跟过去不一样了。”
张启渊转头看了她一眼,轻笑:“谁说我要娶郡主了?”
“这不是板上钉钉了吗?我们全都知道了,小老五,这是天大的福气,今后你可要好好对待人家。”
“嗯,我会的。”
“这才对嘛。”
茶喝下去半杯了,张启渊还是没有要走的打算,屋里几个人又聊起了别的,他便杵着脸,一边发呆一边听她们说什么。
李夫人也没再赶他走。
今儿他休息,早晨本来挺高兴,可到了中午,他那远在杭州都司的父亲张钧回来了,在饭桌上抓着他就是一通问,从婚事聊到学业,再聊到职事,然后把他叫去书房,关上门就是一通数落。
还提起他昨儿把侧室胡姨娘生的妹妹揍了一顿的事。
那小丫头片子三岁不到,起先坐在张钧的腿上啃苹果,后来就钻到书桌底下去了,张启渊愤怒地瞪她,说:“她逮着什么就咬什么,把我新买的几支湖笔全都咬坏了,跟狗似的。”
张钧:“她才多大……”
张启渊:“别废话,你就说她错没错吧。”
张钧:“那也不能真打她不是?你多大的人了,把你妹妹的屁股揍青了。”
“我……屁股是人全身上下最抗揍的地方,除非她屁股上没肉,”张启渊弯下了腰,一只手把那小丫头拎了起来,继续瞪她,“张妙晴,知不知道错了?还碰不碰别人的东西了?”
小妙晴以前不怕他,但昨儿挨了揍以后,知道了这个哥哥不好惹,于是这会子连苹果都忘了啃,摇头,说:“别打我。”
“知道疼就好,”张启渊像抱书一样把她夹在胳肢窝里,说,“别觉得年纪小就能欺负人,告诉你娘,屁股青了那是胎记!”
胡姨娘房里的丫鬟来了,把张妙晴接走了,屋子里只剩下张启渊和张钧两个人;张钧继续训他:“我以前觉得就指望你了,现在想想,我再多生几个,绝不指望你!”
“我怎么了?”张启渊冷笑道,“我很好啊,不跟有出息的比,总比得过没出息的吧。”
一向儒雅的张钧暴怒:“我都不知道你每天在得意些什么!你娘是京城有名的才女,怎么养出你这么个……”
“那是你没种好,不是我娘没养好,”这纯粹是挑衅了,张启渊一向记吃不记打,即便已经在父亲和祖父面前受罚无数次了,可还是改不掉口出狂言的毛病,他抱起手臂挑了挑眉,“你常年不在京城,我跟你还没跟管家的熟呢。”
“你——张子深,你等着,我今儿刚回来,歇口气再罚你。”
就是张钧是个好脾气的,要是碰上军里其他掌事的做爹,张启渊今天绝对能立马吃上板子;张钧站了起来,指着张启渊的鼻子,低声让他滚。
张启渊却甚是不服,很硬气地回嘴:“行,我等着,你最好弄死我。”
他甩门走了,然后,便到母亲喝茶的那儿去了,可还是没能告得成状,只好捧着个杯子,听了女人们一整个下午的闲聊。
人多事儿也多,府里的加上别家权贵的,还有宫里的,根本聊不完。有个姨娘说:“西厂的那个,说是把在大同的太监吴素给惩治了,弄了一堆他贪赃枉法的罪证。”
有人附和:“就是,我也听说了,西厂的魏顺给人家手下的用私刑,万岁爷也默许。”
“是啊,据说是拿刀把人的肋骨剔出来,跟琵琶弹弦一样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
今天晚上还有一章~
第8章
西厂才冒头一年,这个才十七岁的阉人就把重臣、亲王、勋爵的势头全都压了下去。
旧权势叫苦连天,新权势伴君左右、大买仆人、威风巡边、住豪宅子、弹劾谏言,想治谁的罪就治,却也严谨周到,不教眼红的人抓着自己一点儿把柄。
连昔日威风的东厂也斗不过他了。
这天在宫里下棋,皇帝老头儿心情不错,告诉魏顺:“我最近做成了一桩媒。”
魏顺:“您做媒回回都成,今后怕是一堆人排队求着您做媒了。”
老头儿被逗笑了,摆着手,说:“不是不是,是自家人,宁王家的郡主,青台郡主。”
魏顺:“和哪个?”
皇帝:“你猜猜和哪个。”
“您就逗臣吧,”魏顺说,“得给个提示啊,否则跟无头苍蝇似的,肯定猜不着。”
“你不认识,”老头儿摸着花白的胡须,说,“肯定没见过,你从小就在宫里,他在外边,况且这个年轻人也没什么成就。”
“那还把他配给郡主?”
“没办法,那小妞儿就喜欢不争不抢的,再说,一个生在奉国府的少爷,差不到哪里去。”
手一抖,圆润的白子险些从手上滑落,魏顺头晕,觉得自己最近一定是撞着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,否则怎么净发生些离谱的事,像是和奉国府拴在一块儿了。
		
		
	“你——”张启渊听出来了话里的讽刺,一下子显得很不服,笑都不笑了,说,“我是个禁军里的小旗,你是西厂的头头,却说自己不如我,其实是为了贬损我,你这么说话,要小心不留神就把人得罪光了。”
这是个贵气儒雅的官家公子?分明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纨绔!魏顺打算回嘴的,想了想还是忍着了,他跟着张启清他们一起走,离开前,把一个冰冷又有威慑力的眼神丢在了张启渊身上。
走在后边的徐目也冷眼打量张启渊,可倒没那么生气,反而觉得他和魏顺有种奇怪的般配感。
要是魏提督能把奉国公的孙子睡了,这朝堂上不知道会多热闹。
俊,太俊,还带着点儿美,徐目脚底下是走着的,眼睛却粘在人家身上了,看脸觉得好,连乌黑的长头发也觉得好,那高挑健壮的身体更好。
要是个女的多好啊!眼见张启渊揽着两个丫鬟走了,徐目收起了视线,叹气摇头。
第二天到了厂里,魏顺说自己一夜都没睡好,说自己已经把那些春心萌动给丢了,一想起曾经喜欢过那人就反胃。
徐目笑,冲他挤眼睛:“这回承认喜欢他了?”
魏顺纠正:“是‘喜欢过’,现在已经不喜欢了。”
“好吧好吧,”徐目皱了皱眉,说,“其实我特别搞不懂你们这种看别人一眼就爱上的人,你能看得出他是人是鬼?除非你会‘他心通’的法术。”
魏顺问:“你昨儿个不是说懂了?今天又不懂了?”
场面一度尴尬,被轻易戳穿的徐目摸了摸眼皮,说道:“我这不是顺着您说嘛,您喜欢我就附和,您放弃我就挑毛病,让您放弃得心安理得。”
魏顺斥骂:“有多远滚多远吧!徐目你个狗东西!”
--------------------
这章一开始老觉得差点意思,反复修了好几次,删了很多,所以字数没够~好在现在看着舒服了,抱歉大家~
第7章
魏顺每天都忙,西厂里大小事全得他亲自操心,可张启渊不一样,只要不在值上,他绝对不多为做官的事忧心一分,一半的时间拿来写书,衣衫不整的,也不见人,把自己泡在房里;另一半时间拿来玩乐,到府上各房的奶奶、婶子、姨娘、嫂子那里串门儿,把偌大一个府里的人熟了个遍。
别人对李夫人说:“别人要么想做锦衣卫,要么看不上带兵,往死了念书,去做大学士……小老五可倒好,什么都不争,过得比谁都快活。”
“没法子,他长不大。”
聊起了这个,李夫人多少觉得没面儿,后来就逐渐地习惯了,会说:“先在禁军里待着吧,等成了婚,看看有没有别的差使。”
别人说:“要不说小老五就是命好呢,连面都没见过,那青台郡主就愿意跟他。”
“没说愿意跟,”李夫人谦虚,笑了两声,“这不是多亏了万岁爷嘛?要不然这事儿也成不了。”
别人调侃:“嫂子,这下可美死你了,今后和宁王做了亲家,你可要处处压我们一头了。”
李夫人:“哪儿能啊?又不是当上驸马了。”
这边,女人们正聊得乐呢,掩着的房门“砰”地一声开了,看见有外人在,满脸都是恼意的张启渊欲言又止,向婶子嫂子们一一问了安。
“谁惹了我们渊儿爷了?”有个小嫂子在哪儿笑,说,“别着急,跟我们说说,我们给你评理。”
“没有,”张启渊找了个角落里的椅子坐下,说,“不想说,你们也甭听。”
李夫人站了起来,让丫鬟给他弄了杯茶,说:“你去里边儿喝吧,别打搅我们,什么事待会儿再说。”
母亲这人不过分溺爱张启渊,在旁人面前更甚,这下子,他更气了,端着茶坐在那儿,说:“我歇一下,你们聊你们的,我又没妨碍。”
有个婶子大笑,调侃:“哎唷,小老五要娶郡主了,长大了,跟过去不一样了。”
张启渊转头看了她一眼,轻笑:“谁说我要娶郡主了?”
“这不是板上钉钉了吗?我们全都知道了,小老五,这是天大的福气,今后你可要好好对待人家。”
“嗯,我会的。”
“这才对嘛。”
茶喝下去半杯了,张启渊还是没有要走的打算,屋里几个人又聊起了别的,他便杵着脸,一边发呆一边听她们说什么。
李夫人也没再赶他走。
今儿他休息,早晨本来挺高兴,可到了中午,他那远在杭州都司的父亲张钧回来了,在饭桌上抓着他就是一通问,从婚事聊到学业,再聊到职事,然后把他叫去书房,关上门就是一通数落。
还提起他昨儿把侧室胡姨娘生的妹妹揍了一顿的事。
那小丫头片子三岁不到,起先坐在张钧的腿上啃苹果,后来就钻到书桌底下去了,张启渊愤怒地瞪她,说:“她逮着什么就咬什么,把我新买的几支湖笔全都咬坏了,跟狗似的。”
张钧:“她才多大……”
张启渊:“别废话,你就说她错没错吧。”
张钧:“那也不能真打她不是?你多大的人了,把你妹妹的屁股揍青了。”
“我……屁股是人全身上下最抗揍的地方,除非她屁股上没肉,”张启渊弯下了腰,一只手把那小丫头拎了起来,继续瞪她,“张妙晴,知不知道错了?还碰不碰别人的东西了?”
小妙晴以前不怕他,但昨儿挨了揍以后,知道了这个哥哥不好惹,于是这会子连苹果都忘了啃,摇头,说:“别打我。”
“知道疼就好,”张启渊像抱书一样把她夹在胳肢窝里,说,“别觉得年纪小就能欺负人,告诉你娘,屁股青了那是胎记!”
胡姨娘房里的丫鬟来了,把张妙晴接走了,屋子里只剩下张启渊和张钧两个人;张钧继续训他:“我以前觉得就指望你了,现在想想,我再多生几个,绝不指望你!”
“我怎么了?”张启渊冷笑道,“我很好啊,不跟有出息的比,总比得过没出息的吧。”
一向儒雅的张钧暴怒:“我都不知道你每天在得意些什么!你娘是京城有名的才女,怎么养出你这么个……”
“那是你没种好,不是我娘没养好,”这纯粹是挑衅了,张启渊一向记吃不记打,即便已经在父亲和祖父面前受罚无数次了,可还是改不掉口出狂言的毛病,他抱起手臂挑了挑眉,“你常年不在京城,我跟你还没跟管家的熟呢。”
“你——张子深,你等着,我今儿刚回来,歇口气再罚你。”
就是张钧是个好脾气的,要是碰上军里其他掌事的做爹,张启渊今天绝对能立马吃上板子;张钧站了起来,指着张启渊的鼻子,低声让他滚。
张启渊却甚是不服,很硬气地回嘴:“行,我等着,你最好弄死我。”
他甩门走了,然后,便到母亲喝茶的那儿去了,可还是没能告得成状,只好捧着个杯子,听了女人们一整个下午的闲聊。
人多事儿也多,府里的加上别家权贵的,还有宫里的,根本聊不完。有个姨娘说:“西厂的那个,说是把在大同的太监吴素给惩治了,弄了一堆他贪赃枉法的罪证。”
有人附和:“就是,我也听说了,西厂的魏顺给人家手下的用私刑,万岁爷也默许。”
“是啊,据说是拿刀把人的肋骨剔出来,跟琵琶弹弦一样。”
--------------------
今天晚上还有一章~
第8章
西厂才冒头一年,这个才十七岁的阉人就把重臣、亲王、勋爵的势头全都压了下去。
旧权势叫苦连天,新权势伴君左右、大买仆人、威风巡边、住豪宅子、弹劾谏言,想治谁的罪就治,却也严谨周到,不教眼红的人抓着自己一点儿把柄。
连昔日威风的东厂也斗不过他了。
这天在宫里下棋,皇帝老头儿心情不错,告诉魏顺:“我最近做成了一桩媒。”
魏顺:“您做媒回回都成,今后怕是一堆人排队求着您做媒了。”
老头儿被逗笑了,摆着手,说:“不是不是,是自家人,宁王家的郡主,青台郡主。”
魏顺:“和哪个?”
皇帝:“你猜猜和哪个。”
“您就逗臣吧,”魏顺说,“得给个提示啊,否则跟无头苍蝇似的,肯定猜不着。”
“你不认识,”老头儿摸着花白的胡须,说,“肯定没见过,你从小就在宫里,他在外边,况且这个年轻人也没什么成就。”
“那还把他配给郡主?”
“没办法,那小妞儿就喜欢不争不抢的,再说,一个生在奉国府的少爷,差不到哪里去。”
手一抖,圆润的白子险些从手上滑落,魏顺头晕,觉得自己最近一定是撞着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,否则怎么净发生些离谱的事,像是和奉国府拴在一块儿了。